智能硬件是以平台性底层软硬件为基础,以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新型显示及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以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硬件为载体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随着技术升级、关联基础设施完善和应用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智能硬件的产品形态从智能手机延伸到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车载、医疗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成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交汇点。

从全球来看,生活智慧化与生产智能化需求正驱动智能硬件市场日益繁荣,技术突破与融合创新孕育着发展新机遇,以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车载、医疗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为代表的智能硬件,通过引入芯片加操作系统的架构,为各种终端产品注入智能,并与互联网、云计算进行紧密结合,协同发展,为用户提供运动统计、智能家庭、智慧交通、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各种服务。“互联网+智能硬件”影响将迅速向工业、医疗、交通、农业等各领域进行广泛的渗透扩散。
中国2017年智能硬件及其服务的市场规模为3999亿,增长20.63%。预计到2019年,市场规模可达5414亿元。目前全球智能联网设备突破80亿台,60%为移动设备,人均1.1台,5年内预计增加到人均1.5台。
相比于2017年,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智能医疗的比例在2019年会有所增长,而智能穿戴会有所减少,说明智能穿戴已经很成熟了,而其它几方面都在飞速发展,将在2019年迎来初步爆发。
未来,智能硬件行业发展呈现出四大趋势:
智能硬件产业规模继续增长
在2014年国内智能硬件元年开启之后,近年来,国内智能硬件行业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数据统计,2014年国内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达到108亿元,2015年销量达到424亿,2016年中国智能应将产业市场规模为3315亿元。
智能硬件投资更加趋于理性
智能硬件作为新兴的“爆发产业”,2014—2015年第二季度,很多投资人盲目押赛道,在大举投入后期待能迅速产出爆款。智能硬件产业出现了“投资向导”,在研究中发现,很多企业出现了“toVC”的非正常现象。生产企业仅仅对风投负责,忽视了自身的产品积累和客观的市场规律。然而,2015年第三季度开始,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额遭遇大幅度下滑,由Q2的45.4亿元降至5.7亿元。
资本市场开始重新审视智能硬件这个领域。投资人面对智能硬件厂商会更加“谨慎”,资本向具有较强的技术积累以及良好的产品服务体系倾斜,一些靠融资维持开支的厂商无以为继。
智能硬件不再有单纯的“免费模式”
在智能硬件产业爆发初期,大批缺乏技术含量、使用公模修改的产品诞生,以及资本的大量注入,出现了智能硬件零利润,以及互联网“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赢利模式。然而,在ODM、OEM、渠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原材料也通常需要提前垫付,这意味着在智能硬件的筹备阶段,可能就需要投入超乎想象的资金。随着资本的理性回归,智能硬件厂商的注意力也会更多的聚焦在产品的设计、质量以及服务本身。智能硬件产业的赢利点也会回归到产品。
智能硬件转型重定位
部分智能硬件商家起初对产品的定位会不够准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会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然后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目前,很多智能硬件产品的一代与二代有着不同的定位,基本上再一次定位能够更好体现产品性能及优势。
总得来看,智能硬件虽走出混沌未开的萌芽状态但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智能硬件总体上仍未达到实用价值地步。生态碎片严重、安全标准缺失也成了智能家居发展中相伴随的问题。不过发展中的问题总要在发展中解决,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不断成熟未来几年智能硬件或许能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