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中晚秋旅游的好季节,很多朋友都忍不住想出去走走。出去旅游当然少不了带上数码相机(以下简称DC),记录下沿途美好的景色。那么在带着爱机出去旅游时怎么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它,拍到更多更好的照片呢?来吧,看看我们都需要哪些东东。
摄影包
相信有DC的朋友们都会有一个摄影包的,但很多朋友的摄影包都是便携式的,刚好可以放下相机。出去旅游便携就不是主要考虑的功能了,保护性和防水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旅游时磕磕碰碰总是免不了的,你也不能准确地预测天气(例如下雨什么的)。另外摄影包的容量要大一些,能放得下常用的配件,比如三脚架和充电器什么的。
遮光罩
在户外阳光下拍照片时,明媚的阳光有时也会有负作用,产生讨厌的眩光。在镜头前装上遮光罩就能有效地避免眩光,另外它还可以保护镜头,防止镜头碰伤和被水打湿。遮光罩有两种,一种是莲花形的塑料罩,另一种圆形的橡皮罩。莲花罩要好些,在广角端不容易产生暗影。另外,装上莲花罩,整个机子都酷了许多。
轻便脚架
也许你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三脚架,但旅游的时候你肯定不想让它成为累赘,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轻便的三脚架了。它收缩后只有24cm左右,很轻便,完全可以放在摄影包里,伸展开却有120cm。虽然不如大型三脚架那么稳固,但一般使用也足够了。还有,买个独脚架也是不错的选择。
偏振镜
在旅游的时候,看到水里有很多漂亮的鱼儿,但水面的反光使我们无法清楚地拍到它;在拍风景的时候蓝天和白云总感觉灰蒙蒙的。这就是偏振光的危害,使用偏光镜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装上它就可以看到真正纯色的蓝天白云。偏振镜可分为两种,线偏(PL)和圆偏(CPL),它们的功能是基本一样的,但带有AF(自动对焦)/AE(自动测光)功能的相机最好用CPL。
数码相机伴侣
如果出去旅游的时间较长,看到那么多美丽的景色,即使你用的是512MB的存储卡也不够用的,DC又不能像传统相机那样换胶卷,带个笔记本电脑?太笨重。这时我们就需要数码相机伴侣了。它们一般都有10GB以上的容量,支持各类存储卡的读取。当DC的存储卡满了时,就用数码相机伴侣把卡上的相片备份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拍了,再也不用担心错过美丽的风景。有的数码相机伴侣还带有彩色LCD屏幕,可以用它来回放照片
你这个要求一般的数码单反相机都是可以满足的.
可以在佳能/尼康/富士这几个品牌里选择一款有一千万画素以上的足够的入门级数码单反即可.价格估计在五六千左右.
摄影三脚架选购指南:入门/便携/专业 看看你最适合哪一种
大家好呀,我是佛系老司机。
先来说说我这3个三脚架的来历:
前不久我入手马小路ET-1541T三脚架后,写了一篇详细的旅拍体验文章,被马小路的创始人“色而不淫”看到了。我们通过客服联系上后,他表示:写得很不错,但没有对比,对用户的参考意义不大。老板讲话就是讲究,先给颗甜枣再给一巴掌!不过他说的这一点,我认。我曾用了两年时间,陆续评测了20多台行车记录仪,才对这类产品有了些相对深入的认知,才写出了多篇收藏过千的对比和导购文章。一个月前,他寄来另外两款脚架让我体验:一个是我之前特别纠结、“弃”而不舍的XT-15――设计极其轻巧;另一个是我压根就没正眼看过的MT-2542S套装――专业级中高端脚架(好吧,是我不敢看)。
各位放心,除了脚架,我并没有收到半毛钱费用――色总也对我大方地承认他是个小气的人,当然,他也颇为自信地没提出任何“创作要求”,所以产品的优缺点我都会直言不讳。
当然,本文并不涉及其他品牌竞品(手头没有),因此不具备客观对比的条件,所以本文只能算是导购文章。如果您本来就考虑马小路的脚架,那么本文应该非常适合你。如果您对三脚架还不太了解,那么本文也可以帮您迅速入门成精,因为都是通用的知识点。
相信大多数第一次购买摄影三脚架的人,并不会把预算定得很高,也不会考虑价格过低的三脚架――担心便宜没好货(确实如此)。在电商平台上随便逛逛就不难发现,500~1000元的产品数量和销量最多。你会不会纠结: 500的够不够用?1000甚至2000的能好到哪里去?
我手头这三个马小路的三脚架正好覆盖了500元、1000元、2000元三个价位,从用途上可分为通用和旅行三脚架,从设计上又可分为传统与创新设计,从定位上还可以分为入门与专业三脚架。 本文就从这三个维度详细聊聊三脚架的区别,帮您初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摄影脚架类型(不涉及摄像脚架),文章较长,知识点较多,欢迎收藏后阅读。
ET-1541T和XT-15的自重都比较轻,都很适合旅拍。其中,XT-15比ET-1541T还要轻500g,仅重900g,差不多两瓶矿泉水的重量。虽然它没有ET-1541T的反折式设计,但凭借异形中轴的设计,使其收纳后的体积要比ET-1541T纤细得多,普通背包的侧兜就能放下,更加适合长距离步行时携带。
不过XT-15并不适合所有人,请往下看。
如果你是想要一副能够应付绝大多数使用场景,且希望它在轻巧的同时还能有足够的承重力、稳定性甚至一些扩展性,那么ET-1541T这种传统反折三脚架最适合。它的技术成熟,设计实用,没有明显的缺点,也没有明显的优点。虽然给不到你极致的体验,但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索尼全画幅无反相机A7C,加上腾龙28-200mm大变焦镜头,总重量1kg,放在ET-1541T上稳稳当当,拍延时或慢门时,即便有点小风也不会有明显的晃动。天台拍摄时,升起中轴可以避开护栏,但稳定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但如果相机镜头的总重超过2kg,我觉得还是要买ET高规格的型号,或者更专业的MT系列。更重的脚架还可以降低因“头重脚轻”带来的意外风险。
至于XT-15,从便利性和外观等角度来说,确实很吸引人,但它的承重、稳定性和不可拆卸云台,都不是为了满足你“既要又要还要”而设计的,除非你就是认准了它的优点,并接受它的不足。
ET和MT系列的设计思路都是在轻便与稳定中找各自的平衡点。ET追求轻便多一些,MT追求稳定多一些。
而XT-15为了追求极致轻巧,就不得不舍弃更多的稳定性。它的设计关键在于脚管的“内紧式”锁紧装置,这个装置的优缺点都非常突出。
“内紧式”的优点:
1、脚管展开速度更快更方便。
2、脚管关节结构平整,体积更小。
3、零件更小,重量更轻。
“内紧式”的缺点:
1、锁紧力度不如“外紧式”,在地上拖拽脚架时,锁紧装置更容易松开。
我之前最担心锁紧力度小的问题,其实只要你使劲拧紧,并且不在地上拖拽脚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新手可能会忽略这些使用上的细节。而用惯了笨重传统脚架的老手,则不会有操作技巧方面的问题,他们要的就是XT-15的轻便,这是传统脚架无法满足的。当然,老手肯定不会把重要任务交给XT-15,他们清楚XT-15这种内紧式设计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也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XT-15的弱点。
2、每节脚管的微调不太方便。
原本我以为“内紧式”无法对单节脚管的长度进行调整,拿到实物后才知道是可以的,方法和传统的“外紧式”一样,握住上下两节脚管直接拧即可,但由于脚管关节处并没有锁紧旋钮,所以如果你想微调腿脚高低,就必须双手操作,而传统的“外紧式”则可以单手操作。
其实“内紧式”的操作优势在于一次性“完全展开”的效率更高。
3、单节脚管不可拆卸。
三脚架最怕脚管进沙子,传统“外紧式”至少还能轻松卸下脚管DIY清理,但“内紧式”就没辙了,因此坚决不能在沙滩、沙漠、沙尘天气等环境使用。一旦脚管进沙出现卡死或者外观损伤,自己是无法拆解更换的,只能返厂维修。这是“内紧式”技术的天生缺陷,只能靠使用者的经验来避免。
仅从价格并不能完全区分入门与专业,比如XT-15近千元的价格,完全可以买到承重更强、更稳的传统专业脚架。专业脚架除了会在核心参数上做提升,如更高的承重极限、更强的耐候性、更安全和更便利的操控,还会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来满足专业用户的严苛需求。
如何把脚架的稳定性做强?其实只需把脚架做大做重做硬就行了,这事并不难,比如铝合金脚管天生比碳纤维脚管更重,更硬,所以依然是视频摄像类脚架的顶梁柱。当然,谁都想要“又轻又稳”的脚架,可是“轻”与“稳”压根就是“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的死对头,所以才会催生出这么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
MT-2542S只比入门级的ET-1541T重了约600g,体现在脚管碳纤维的层数更多、直径更大,以及脚管更大1 的最小支撑角度,这些都是增加脚架稳定性的必要条件。从体积上来说,MT-2542S也要更大一号,因此可以装载球头更大、功能更多的云台――大尺寸球头可以增加云台的承重力和稳定性;云台调节功能的完善,可以为重量级相机和镜头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操控性。
另外,马小路的ET和MT系列都配有隐藏式金属脚钉,可以在非光滑路面及冰面上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只有脚架、云台的稳定性同时增加,才能提升最终拍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XT-15的极致轻便已经牺牲了较多的稳定性,也就没有必要在脚钉上找补了,去掉三块金属还能让脚架更轻。
正规厂家都会重视脚架的安全,只是根据产品定位的不同,重视程度有所不同。比如专业拍摄设备一般都比民用消费级产品重得多,贵得多。重量大,意味着操作风险就更高;设备贵,意味着维修成本就更大,所以专业级脚架除了基本的安全要考虑,还会将二八定律反转――用80%的精力研究如何防范发生概率仅为20%或更低的风险,力争万无一失。
专业级MT-2542S套装中的XB-2R云台,它的球体锁紧装置由两个旋钮组成,可以通过内嵌的小旋钮来限制主旋钮的锁紧行程(也就是设定球头最松是多松)。比如你在卸下很重的设备时,如果一不留神把球头锁紧旋钮松过头了,手又没扶稳,沉重的设备可能会突然倾倒。
为了防止这种意外情况发生,就可以提前通过小旋钮将主旋钮的“最松”位置做个限制,这样主旋钮即便拧到头,球头也有一定的锁紧力,避免设备突然倾倒。这个功能对于普通爱好者,或者不明白原理和操作的人来说,反而让人觉得多此一举。
XT-15在极致轻便的前提下,采用安全性较低的“内紧式”脚管也是合理的,从产品定位上来说利大于弊。就像你不能要求一台轻便灵活的摩托车比一台买菜车更安全,而是应该结合自己的需求,在更轻便与更安全之间做出选择。如果选择摩托车,那么就戴好头盔护具谨慎驾驶,但即便是选择沃尔沃 汽车 ,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安不安全关键还是看自己怎么用。三脚架同理。
专业三脚架不会像入门脚架那样什么功能都做,比如可拆独脚架、中轴横置、反折低拍……这些都少见。因为增加这些功能多多少少都会影响稳定性、增加故障风险。所以MT-2542S连中轴都没有,想要加高,只能再单独买根中轴拧上。这样的好处不仅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自重,还使脚架收合后的整体直径更小,更便携。
许多行业也有类似的情况:越专业的产品功能越单一,想实现更多功能,就需要通过购买专业配件来组成一套系统。比如电脑、音响、健身等行业。
摄影新手往往偏爱“多功能”产品,来满足自己“说不定将来用得上”的需求。没错,将来确实可能用上,但未必很好用。因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产品功能越多,就越要做出更多妥协,比如升起中轴后的稳定性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购买三脚架时不能只看升中轴的最大高度,更多应该看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够不够。
回过头再看XT-15,它的功能其实并不比入门级的ET-1541T丰富和实用,甚至也不如ET-1541T稳定和安全,使用时需要更加小心,但它却在“小而轻”这件事上做到了极致,因此也可以算是走轻量化路线的专业细分产品。
如果您就是一个普通摄影爱好者,相机设备不重也不是很昂贵,那么入门级的ET-1541T不仅价格实惠轻巧便携,而且功能齐全使用门槛低。新手上来就买笨重复杂的专业脚架,很可能会失去带出门的意愿。
如果您已经有丰富的三脚架使用经验,但时常犹豫到底带不带那只笨重的三脚架,那么XT-15这类“两瓶矿泉水重量”的超便携三脚架,应该会成为你的EDC(日常携带)新宠――有人甚至上下班都随身带着它。
世界上没有哪个产品是完美、全能、适合所有人的,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侧重点不同、消费能力也不同。所以厂家在设计产品时就会有不同的方向,例如马小路的ET、XT、MT三个系列,分别对应了入门、超便携和专业,三条不同方向的产品线。我们先大致确定适合自己的产品线,就不至于挑花眼了。
我也问过马小路的负责人,如果不考虑成本,能不能做出又稳定、又轻便、又专业的三脚架?他说:就目前国内现有的材料和加工手段来说,这样的三脚架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即便有,也会在你不易发现的地方做出妥协。
都是我自己一点一点查的,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