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闪器
大家学了摄影一段时间后,不满足机顶闪光灯,想利用引闪创作不同风格和色调相片,就必须使用引闪器。一般离机闪灯都会使用无线引闪器,范围远十至二十米都没问题。一套引闪器有发射器和接收器,将发射器放在相机热靴上;接收器放在闪灯金属脚,连接后每次按快门就会利用无线功能触发闪灯,可以拍出不同风格的光影效果。其实坊间也有不少厂商制作引闪器,原厂的接收效率会比副厂好;而且部份引闪器支持同时控制多灯设定,但价钱相对会较高昂。现时大多闪灯利用红外线传送信号,也有人会用飞灯线,但飞灯线需要手动控制闪灯输出,而且活动范围有限,大多摄影人都改用红外线飞灯了。
3.快门线
快门线对于风景拍摄,尤其需要长曝时拍摄车轨、星轨、夜景非常重要,与及使用B快门时更是必备。快门线可以在不触碰机身的情况下拍摄,减轻因触碰相机而产生震动。传统快门线需要将接口插在相机上,然后手握控制器就可拍摄;后来出了红外线快门器,利用红外线传输技术,如摇控般按掣拍摄。某些较高级的快门线可以用作定时器、倒数自拍,购买时需要留意不同快门线接口,支持不同相机品牌及型号。
4.反光板
拍摄人像,很多时候都需要利用闪光灯补光,但有时闪光灯会令光线变得生硬,看上去Model会变得不自然,甚至脸如死灰。相信没人想要这种效果吧!反光板可以令光线变得分散,同时令主体细节部份变得鲜明,看上去较为自然。另一个情况就是逆光时脸部或暗位会出现曝光不足,利用反光板就可以反射闪灯的光线或太阳光,令主体不会出现阴阳光。市面上有各种颜色反光板,但颜色来说则要视乎天气和光线而定,一般我会推荐大家买圆形和几合一颜色反光板,可以根据不同光线套上不同颜色。一般白色用作柔光;金色主要在阴暗地方使用,利用金色制造暖光线等等,每只颜色运用皆有不同,主要视乎实际情况而定。
5.柔光罩
柔光罩和反光板用途有点类似,如果摄影场合不适宜利用反光板折射光源,较小型的柔光罩会较适合。初阶版的柔光罩就如一个长方体盒子,安装在外置闪光灯前,令光线较为柔和和扩散至整张相片,不会令主体出现过曝、脸孔过白的情况。除了一般柔光罩,相机店还会有大型柔光罩和柔光箱,可以将光线打至四面八方,令整张相片看上去更均匀。坊间有不少柔光罩设计,外型趣怪,亦有人会DIY柔光罩,最终都是想补光之余,亦想拍出柔光、自然光线。要记得柔光罩使用范围有限,拍摄时避免离主体太远,否则连光源都不足的时候,柔光的效果自然很难看见。
6.手柄
很多摄影师都需要拍摄竖构图的照片,例如长期拍摄人像、运动摄影等。由于镜头沉重,长时间拍摄会很快耗尽电池,所以加装直度手柄可以提升相机续航力。另外用手柄拍摄相片时可以令增强手感和更稳固,令相片较不会出现左右不平衡。而且还有一个特别功能,部份相机装了手柄后会增强性能,例如Nikon D810连拍速度会由5fps增加至7fps。如果主题需要长期拍摄竖构图相片,安装打柄可以令双手和眼睛减轻疲劳,无需用较辛苦姿势控制相机。不过它会令相机更重,是否真的舒服就要见人见智了。
7.增距镜
想买超长焦但预算有限的摄影人,可考虑在相机和镜头之间加装增距镜,用处是增加镜头焦距。要留意增距镜倍数,1.4X即代表增加1.4倍焦距;2X即代表增加2倍焦距。例如一支300mm镜头,安装2x增距镜,就可以获得与600mm镜头的相同视角。不过增距镜也有缺点,首先购买前要留意增距倍数是否适合自己,有时焦距太长未必是好事。而且不是所有镜头都支持增距功能,尤其是较为初阶或APS-C镜头,所以购买前必需了解增距镜规格。其次安装后受到更多镜片反射关系,对焦速度和成像会下降;光圈亦会依倍数收细,1.4x为减一级光圈,2x减两级光圈,当最大光圈值低于f/5.6时,需要手动对焦。
9.黑卡
如果要数最便宜的摄影配件,黑卡应该名列前茅。原理是相片光差太大,例如拍摄黄昏或日出,天空和地面曝光值不同,为了避免令暗位失去细节或光位过曝,使用黑卡可以令光暗差缩小。长曝时先测光,再利用黑卡遮挡光位,这样就可以得到一张曝光正确的相片。坊间有不少黑卡售卖,亦可DIY,最重要的是多用黑卡练习。
10.滤镜
不同场合要用不同滤镜,才可获得理想效果。例如我们普通拍摄时,保护镜片时会安装UV滤镜;拍摄天空或水面就需要安装C-PL偏光镜;日光环境利用慢快门拍摄丝绢流水效果则需要ND减光镜。而避免出现相片某部份过曝或过暗则可以用GND渐变灰滤镜。大家购买前先了解清楚每样各款滤镜的特点,对大家拍摄时会更得心应手,拍出更专业的相片。